温馨提示:(填写该页必读):
1、本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包括群团工作情况)简要字数限制在400到1700字之间,若不够填写,可另附文件在本页附件的“补充材料”处上传。
2、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
四、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广东省工程师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协的定位要求,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具体工作及亮点如下: 一、党建工作与政治引领情况。 学会党支部于2020年12月正式成立,2024年学会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省科协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各项工作中,为高质量开展学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 1月7日,学会党支部联合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党支部赴广东省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汕头侨批文物馆、南澳总兵府开展党建活动。 (二) 4月10日,学会党支部联合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党支部赴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殷故居展示区开展党建活动。 (三) 10月13日,学会党支部联合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党支部、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党支部在广州开展联合党建活动。 二、省工程师学会工作亮点 第一、精心谋划搭建粤港澳大湾区资格互认平台。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在中国科协和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批示下,确定成立了以广东省工程师学会为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平台,形成省工程师学会主导、各专业学会具体实施“一盘棋”组织体系,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对标国际一流学会标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程人才专业资格互认,推进工程师培养成长的国际化。 第二,积极推进广东省工程师学会工程师水平评价及互认试点工作。多个粤港相关界别、专业负责人或代表签署专业互认协议之附属协议。 第三、制定广东省工程师学会工程能力水平评价及粤港澳大湾区资格互认有关文件。学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平台,工程师能力评价标准方法要与中国科协工程师能力要求一致,符合国际工程师能力评价惯例,须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先进性。 第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学会协同发展。组织广东省工程师与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进行2次交流活动,对于推动大湾区工程师的交流,积极协助港澳工程师到大湾区发展和创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五、积极参与“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工作。6月19-21日协助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举办大湾区工程师论坛,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联合体,多次参与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举办的活动;推荐50名有互认需求的工程师参加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土木工程类工程能力评价;推荐的25名工程技术人员已正式成为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工程会员。 第六、提供继续教育学习服务。为广东省工程专业领域人才提供继续教育学习服务,开展《工程师工程伦理意识与责任》宣讲;组织转播转载央视新闻《国家卓越工程师:攻坚克难,创新争先》,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持续职业发展(CPD)讲堂、高层次研讨会《2024前沿科学问题“以电-氢-碳耦合方式协同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煤电绿色转型”座谈会》等多场。 三、存在的问题及2025年工作展望 学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专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②积极向省科协网推荐宣传稿件;③将学会活动更多地融入到省科协各项活动中。 2025年,我会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协的定位要求,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四个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具体表现在:①加强党建工作与政治学习;②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社团之路;③在“四个服务”中有新担当、新作为;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⑤继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资格互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