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填写该页必读):
1、本年度业务活动情况和下年度计划简要字数限制在400到1700字之间,若不够填写,可另附文件在本页附件的“工作报告补充材料”处上传。
2、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
四、业务活动情况
(一)本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下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组织带动党员胸怀“两个大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学会积极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 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学会党支部组织党员参与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喜迎二十大”在线活动、组织学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迎接党的二十大》等以多种方式喜迎党的二十大。组织全体党员收看二十大开幕会,利用电子屏和宣传栏营造学习氛围,通过王强、田辉等通过参与研究所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党务干部培训会、中层管理人员学习交流会、党支部主题党日等方式在学会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二十大的高潮。学会党支部认真组织人员参与“广东省科技社团大讲堂”培训活动,立足现有资源,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和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召开专题报告会,邀请老一辈科学家和院士讲述科研经历。 开展和参与学术活动。1、协办“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科前沿论坛”。2、协办中科院广州地化所2021年度学术年会。3、协办“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学术年会”。4、协办2022年 “资源环境与宜居地球”线上夏令营。 开展建言献策和科技主战场相关工作。1.学会理事长何宏平研究员团队在《自然�可持续》上发表了通电开采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研究成,提出了通电开采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新概念,有望成为新一代的离子吸附型稀土开采技术。学会会员周永章教授走上 “探秘工业,智见未来—工业互联网系列访谈”;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上担任《碳中和政策与中国能源转型发展》主讲嘉宾。2.学会副理事长李芳柏研究员主持的“典型重金属污染耕地精准治理技术及标准化应用”成果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会常务理事王强研究员团队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王秉璋团队等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在青海省巴颜喀拉地区,发现印支期稀有金属锂、铍、钨等成矿相关的花岗岩-伟晶岩带,拓展了青藏高原北部伟晶岩型锂、铍矿的找矿空间,有望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开展科普活动。2022年,学会结合全国科技周、中科院科学节、公众科学日和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日,以科普讲座、科普研学、科普四进等形式开展了大量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得到公众较高评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学会推荐广州地化所科普基地入选“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2—2026年)。学会充分利用挂靠研究所的科研成果,积极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如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关键金属科普宣传万里行等,在广州市、贵州、广西、江西等等24个单位,开展科普讲座81场,受众人数达23200余人次,其中科普助力双减走进18所中小学校,受众人数达12300余人次,激发了学生们的科学热情,科普成效显著。 会员服务情况。学会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学会前理事长徐义刚院士当选国际地球化学会士;学会理事长何宏平研究员获国际黏土学会“杰出成就奖”;学会副理事长李芳柏研究员当选“中国土壤学会会士”;学会常务理事王新明研究员当选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会理事朱建喜研究员、黄小龙研究员获2021年“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朱润良、李元研究员获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蒋映德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李鹏飞获广东省地质学会第一届广东省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2023年工作要点。1、做好学会换届工作。2、进一步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凝聚力和影响力。3、深入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提升科普宣传能力。4、充分发挥会员和理事单位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产-学-研”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