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工作总结
1、学术研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先后进行“医用耗材分类编码”研究、诊断试剂分类编码研究、《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编写、《2018年医用耗材发展蓝皮书》编写、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医用耗材收费政策研究、医用耗材分类字典库论证等工作,并于2018年12月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等六家医院签订了合作学术项目。
2、学术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会先后组织学会部分专家走出去,赴湖南、湖北等地学习医用耗材管理经验,探讨新医改形式下的服务收费项目管理、GPO采购、医用耗材目录管理方式方法,开展省际交流,共商医用耗材管理改革之大计、同谋新形势下的医用耗材管理之良策。
3、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向更深领域扎实推进。①自2016年起连续4年承接广东省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检查,检查工作已迈向制度化、常态化。对切实规范全省使用环节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有效提升全省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行业引导工作受到医疗机构的重视和欢迎。
5、学会大家庭队伍愈发壮大。
6、组织河源市龙川县宜坑村送温暖公益活动。
7、学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学会无论在医用耗材领域的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行业指导作用,都越来越受到行业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重视。
8、学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①学术研究的深度不够,还没有真正解决医疗机构针对行业发展需求的方式方法;②学术研究的方式方法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形成激励全体会员参与研究的有效机制和形式;③为会员服务的质量不高,会员参与学会的积极性有待提高;④团队、制度等建设跟不上学会快速转型发展升级的需求,学会的跨越式发展急需引进相应的高素质人才;⑥会议议题需更进一步贴近医院需求,会议时间及地点需尽量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区域的参会代表;⑥学会的文化、思想等建设有待加强。
(三)2020年工作计划
1、以健全机构和加强自身建设为保证,全力构建学会发展新机制。①组织并完善学会内设机构,使各部门、各专业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高效合理推进学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②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会工作有章可循,实现学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③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进一步形成务实、肯干、热情、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
2、进一步强化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①学术研究将紧跟行业发展步伐。2020年学术研究重点确定为医用耗材合规使用、医用耗材编码推广使用、医用耗材卫生经济学评价、医用耗材全程信息化管理、医用耗材一致性评价及产学研中心等。②建立形式多样的学术研究载体。建立以学会为主导,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多方参与的大型项目团队,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鼓励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或个人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有偿或无偿地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强强联手,医院与医院、企业与企业、医院与企业、个人与单位联合完成相关研究项目。③继续明确课题目的,找到基准点,抓重点,从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研究。
3、强化培训,防范风险,促进全省医疗器械规范管理。①开展根据医疗机构、医疗行业需求的调查,针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中的痛点、难点,拟定培训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解决行业需求;②组建业务培训团队,编写培训教材,做到科学、规范,真正起到引领行业发展作用;③精心组织,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受众,合理确定培训时间、地点及培训形式;④适时组织考试考核,保证培训效果。
4、着力加强会员服务和会员管理工作。①要把学会建成“会员之家”作为学会办公室的重要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征求会员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会员动态,了解会员需求;②举办形式多样的与会员需求密切相关的活动,组织会员积极参与;③尽最大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解决会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④组织开展优秀会员评选活动。
2019年度业务活动情况和2020年度工作计划: 字数限制在1000到1700字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