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年学会重点、亮点工作和主要成绩
(一)拓宽渠道,会员服务和形象建设再上台阶。个人普通会员发展和高级会员推荐较以往年度有大幅提升,在全国各省级学会中均居首位。全年共发展新个人会员1062人,累计达6749人;单位会员达425个。成功推荐59人申报高级会员,为上年度的3倍。针对学会单位会员、老专家、骨干力量、全体会员,在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组织、新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等方面分层、精准服务。
(二)有效对接政府、行业,人才培养屡创佳绩。“四个首次”刷新学会报奖评奖历史:学会首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资格,首设广东电力科学技术奖,首次开展专委会十大领军人物、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评选,学会提名人选首次荣获2019年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三)主动担责,社会服务成效卓著。在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下,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能源局、广东电网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下,学会编制《广东省公共场所用电设施建设及运行安全规程》并在全省宣贯,为国内首个针对公共场所用电设施的安全标准,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主管单位多次表扬。“科普垌头,助力发展”等“科技下乡”科普活动连获好评。《电力知识科普教育》动漫作品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7-2018年度优秀电力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四)促进交流,学术活动和专业培训持续丰富。全年举办“厂、站电源专业技能竞赛”等大中型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共40场次,参加人员2185人·次。学术刊物办刊水平不断提高,拳头产品《广东电力》连续第六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在2019年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排名位居电气类期刊第九,创造了区域电力期刊最高排名。
(五)勤练内功,规范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内外兼修丰富学会建设内涵:
对内,主动完善学会党组织建设,开展学会党支部筹建前期系列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向广东省科协提交建立请示并获得初审通过(列入省科协2019年第三批发展计划)。同时,持续推进专委会、市级学会规范建设,新成立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专委会,促进了行业发展。按学会章程规定,召开年度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会议,审议学会发展、理事变更、章程修订等议题;根据理事会关于规范管理相关精神,学会修订了单位会员管理办法、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广东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14项制度。
对外,积极发起各类技术联合体的交流合作,加强技术行业中横向与纵向的沟通联系。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粤港人才交流,经我们主动争取、多方协调,学会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纳入广东省第一批工程师技术资格互认试点,年内向香港工程师学会提交了《香港工程师学会(电机界别)与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电气工程师资格互认协议》及《香港工程师学会(电机界)法定会员与广东电气工程师资格互认研究报告》,双方就文件内容进行商讨,明确下一步互认工作安排。此外,继2018年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参与发起成立广东省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之后,学会再以理事单位身份参与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学会秘书长陈祖勋同志任联盟理事会理事。
二、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
学会的常规化日常工作按制度正常开展。在此基础上重点部署如下工作:
(一)会员服务和管理持续加强
一是健全学会党组织推进进学会工作。二是组织开好年度理事会和换届大会。三是强化会员服务尤其是加大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四是召开秘书长工作会议和半年工作会议。五是形成定期举办“老专家沙龙”活动机制。六是加强新闻宣传。
(二)“顶天立地”开展学术活动,前沿创新和技能提升齐头并进。
一是继续完善广东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奖。二是积极参与外部奖项的推荐申报。三是创新电力技能培训。四是探索建立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团体标准。
(三)立足根本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一是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科学普及工作。二是加大力度宣传《广东省公共场所用电设施建设及运行安全规程》。三是推动粤港两地工程师资格互认,探索开展工程技术人员水平评价。2019年度业务活动情况和2020年度工作计划: 字数限制在1000到1700字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