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组织公示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2019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年9月16日

单位名称: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登记证号:0210

成立时间:1956-06-26

性 质:社会团体

公示项目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民政厅
温馨提示:(填写该页必读):
1、本年度业务活动情况和下年度计划简要字数限制在1000到1700字之间,若不够填写,可另附文件在本页附件的“工作报告补充材料”处上传。
六、业务活动情况
(一)本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下年度工作计划
学术交流:2019年全年我会(含各分支机构)主办或合办各级各类学术活动161场,参会3万余人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班143场,培训2.6万人次,在扩大中医药学术影响力,积极推广中医药临床技能和适宜技术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 6月我会主办的“第四届岭南中医经典论坛”受到热捧,参会学员逾1400名。10月我会主办“首届中医核心基本理论探源学术会议”,为归纳、阐释、发展中医核心基本理论搭建良好交流平台。11月学会品牌大会“第六届中国中西医交融大会”,1200名中西医同道参会,会议直播观看人次达4万。我会分支机构如内科、妇科、肿瘤等分别举办“岭南内科大会”、“国医大师周岱翰学术思想学习班暨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传承高级研修班”、“岭南妇科名医诊治生殖障碍性疾病经验学习班”等高质量学术会议。我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牵头举办“国际经方班暨全国经方运用高级培训班”已举办第九届,参训人数达到500余人,影响力遍及东南亚。各分支机构在其所在专科领域开展诸如“岭南陈氏针法临床运用高级培训班”、“中医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推广培训班”等特色技术培训班。学会岭南医学、消化病等专业委员会举办“岭南名医葛洪学术传承交流会”、“岭南梁氏(梁乃津)脾胃病流派、余绍源名老中医经验推广培训班”等各种形式的流派传承活动。 科普活动:2019年9月起,学会与广州日报联合主办“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公益讲座,邀请知名科普专家宣传中医药养生防病知识,打造科普品牌,截止12月已举办了4期。学会微信公众号定期刊载中医科普文章,举办科普技能竞赛“呼吸青年医师论坛—科普大赛”并进行线上投票,参与投票人数32324人;继续联合省内多家中医院主办每年一次的“岭南膏方节”,至2019年已举办十一届,膏方节现场举办名医医诊、体质辨识、膏方体验等活动,受到市民热捧;呼吸病、医院感染等专业委员会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开办公益讲座、健康咨询活动等。 扶贫工作:一是与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合作,4次赴粤东西北开展基层医生中医临床技能提升培训班,加强粤东西北各地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水平;二是鼓励分支机构深入基层办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培训班,心血管、肾脏病等专业委员会深入乡村、社区,为基层医生送技术,为基层群众送专家。 承接政府职能和人才举荐:本年度顺利完成广东省科协委托的“广东省科协科技社团综合能力评估”项目及政府购买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科技服务站”;完成了五家省级公立中医医院满意度调查工作及7项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工作;我会向中华中医药学会推荐委员候选人241名、科学技术奖5项,向广东省科协推荐“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并认真推荐各级各类奖项、人才计划候选人,认真服务好科技工作者。 组织建设:2019年,根据科协社团党委关于加强科技社团党建工作的要求,6月在广东省科技社团党委指导下成立了党支部,推选黄慧玲常务理事为首任党支部书记。学会全年通过现场会议、通讯会议等形式,就各项工作制度、分支机构变更等重大事项召开了2次理事会(含通讯会议)、4次常务理事会;一年来已完成了8个分支机构换届工作,督促应换届而未换届的专委会尽快筹备换届;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和工作需要,及时筹建并成立了特色灸法等15个专委会。另学会网上会员管理系统正式开通使用,实现会员档案电子化,开通网上缴纳会费等功能。 2020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指示精神,做好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 二、做好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按质按量完成上级领导部门委托的各项工作。 三、继续做优做强做大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岭南中医经典论坛”、“岭南中医药发展论坛”两大品牌学术论坛。 四、着力推动中医科普宣传,继续做好“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系列科普公益讲座,打造科普品牌,进一步提升学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学会在中医药学术领域的引领作用。 五、完善流派传承体系,在岭南名中医流派寻访的基础上,筹备开展岭南名药寻访工作; 六、继续做好学会的各项日常工作,完成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补充材料
DOCX
DOC
Temp_XSstnb2019_ActivitiesPlanDesc_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