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组织公示
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
2017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8日

单位名称: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

登记证号:0414

成立时间:2015-12-22

性 质:非公募基金会

公示项目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民政厅
温馨提示:(填写该页必读):
1、正确填写各项信息,数据项请填写阿拉伯数字,若无表格项信息,请填写“0”;
2、其他非数据项,请用文字填写,若无表格项信息,请填写“无”。
7.工作总结
用文字描述本基金会本年的成绩和不足:
基金会坚持“立足广东,重点关注特定领域的教育及医疗援助”的宗旨,根据基金会理事会讨论通过的2017年工作思路,“深耕”作为基金会的年度关键词及重要指导原则。全年运行公益项目12个,一次性捐赠项目11个,举办公益活动 10场。共收到捐款1003万,累计公益捐款2403万。投入公益项目资金906万,累计投入公益项目资金1496万。 基金会主要特点 第一、逐渐形成公益品牌 1、沟美小学公益模式得到肯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经过两年的持续帮助,沟美小学公益项目效果比较明显,在全镇组织的各种抽查中,学校文化建设一直排在第一名,学习科目测试在前三名;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更有明显的改变。项目被评为2017年长江商学院年度公益项目,公益模式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2、“精英助力计划”扩大实施范围,受到高校和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该计划第一期去年在中山大学实施,今年扩大到暨南大学。第二期、第三期在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分别举办,150名经济困难大学生参加了计划。 通过举办为期3天的领导力与创新思维拓展训练营,以及举办创新公益挑战赛,为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小额公益种子资金、开展公益创新培训,受助学生开展公益课题调研,制定公益方案并付诸行动等多种形式。 既开阔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的综合能力,增强受助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育受助学生回馈社会帮助他人的爱心。项目的智力支持模式,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欢迎和认可,正在逐渐形成公益品牌。其他支持形式如企业家思想分享、提供实习机会等将在今年继续实施。 3、“护曦行动”全省救助网络已基本建立和稳定运行,救助在全省有序开展。 今年通过电话回访22所合作医院进行、实地走访韶关、阳江等妇幼医院,与省医学会和专家组合议等方式,扩大合作医院范围,合作医院增加至30所,进一步倾斜贫困地区,降低救助婴儿体重,进一步扩大受助群体。至2017年12月,项目累计救助初生婴儿111名。 项目的全省救助网络已基本建立和稳定运行,全省的救助在有序开展中,项目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高。 第二、尝试用投资管理的商业思维运作管理公益项目,减少浪费,提高效能。 公益项目也需要考究投入与产出,项目投入是否可持续,效能是否达到最高,需要持续不断的管理。 1、乡村“音体美”提升计划。 投前调研。沟美小学公益模式有了一定效果和得到认可后,长江校友和当地政府对于复制沟美小学的模式有很高的期待。我们认为沟美小学不是简单地复制,但其中的一项公益内容-支持农村素质教育的提升,对解决农村素质教育严重缺乏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 投中投后管理。在对司马浦镇音体美教师一年期的培训过程中,开展 场培训课,并推动当地教育部门介入,不定期抽查22所学校是否真正开课,项目结束后,邀请广州专家实地听课,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召开项目总结评估会等,使项目实施产生实际效果,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惠及22所学校共9800多名农村学生。 在探索互联网 的教育模式时,没有采取规模投入的方式,而是在韶关、清远及沟美小学设立三间“长江彩虹学堂”试点,整合广州南沙小学、暨南大学附小资源,开设音乐、美术示范课。“长江彩虹学堂”已在韶关大富小学、清远长冲小学和沟美小学开设30次音乐、美术、计算机远程课程。为提高项目效能,同时邀请试点学校周边其他乡村小学老师现场观摩听课。并对其中的27名听课老师进行课后调查,覆盖率84.37%。 2、绿洲计划——鼻咽癌救助 经与肿瘤医院制订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实施过程与相关科室进行项目沟通会,做项目宣讲,优化病患的申请流程,等等,本年累计救助49名患者,在一定程度为贫困病人者减轻住院费用负担,使其能够坚持完成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3、李丽卿公益基金 协助医院制订“李丽卿公益基金”管理办法,开展项目年终评估及回访座谈,在受资助的科研人员在2017年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2018年捐助计划,将科研项目相对集中在临床医疗科研项目并持续资助,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临床医学专家。 需要改进的地方:1、制订基金会战略规划(2018-2020年),促进基金会健康、持续发展。计划聘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胡小军博士及团队,为基金会制定下一个三年发展规划,科学分析和规划基金会的发展方向、优化基金会项目模式与项目管理架构,并对基金会资源结构、内部治理以及社会支持网络三大重要支撑体系的建设进行规划,促进基金会健康持续发展。 2、规范运作及透明化管理,为2019年基金会等级评估作准备。 3、持续探索教育公益的有效模式,重点教育和公益项目继续扩大覆盖面。 4、提升面向长江校友的公益平台的专业服务能力。
Temp_XxJjhNb2017_Gzzj